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校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这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追责程序。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其中部分学生的亲属确为当地教育或行政部门官员。其中,一当事人否认找教育厅副厅长“打过招呼”,称副厅长只做过“情况说明”。(1月27日,新京报)
教育腐败有N种,比如“高考移民”、“加分腐败”、“招生腐败”等,“转学腐败”是教育腐败的“新品种”,但从“内部人士”了解的情况来看,“转学腐败”已存在很久,只是刚刚被曝光罢了。而“转学腐败”也可视为一种招生腐败,只不过手段更加隐蔽了。
从“转学腐败”背后的家庭背景来看,要么是教育系统的子弟,要么是和教育系统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显然,这要么是典型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要么是权力“通吃”型。前者是“我的地盘我作主”,为“自家人”开绿灯,满足教育子弟“靠山吃山”的便利条件;后者是依靠权力和关系开路,把转学当成有“能力”、有“本事”的“身份证”。但教育公平、教育廉耻的节操却碎了一地。
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公平则是所有公平基石中最不可撼动的一块。然而,从被曝光的情况来看,教育领域内的腐败令人触目惊心,其中一向被视为象牙塔的高校也被层出不穷的腐败丑闻笼罩,从科研资金使用、高校基建到自主招生,都有腐败案件被揭开。在这些乱象中,招生腐败直接侵蚀着招录公平环境,其危害不言而喻.
面对“转学腐败”的质疑,包括涉事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内的有关各方,都应该正视它对教育公平所带来的又一次冲击。深入调查,给出真相,让腐败者受到应有惩罚,才能消除公众的质疑与忧虑。如此,才是对规则的真正维护。(文/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