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切入医疗健康产业,其中,各业态公司均有涉猎,如商业贸易、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化工、电子信息等。毫无疑问,众多企业跨界大健康产业,并非小幅试水,而是通过跨界重大资产重组彻底转型,或者借助跨界形式实现主业延伸和双主业经营模式。
有专家指出,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的“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 “健康保健时代”已经到来,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新经济焦点。
数百家企业抢食,落脚点五花八门
在国家政策背景基础上,各路资本热捧健康产业,从侧面也证明了健康产业的有利可图。而各企业投资领域和布局重点却又有所不同。
万达集团去地产化,重点转向娱乐和医疗产业,如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签约合作,计划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据王健林介绍,5年之内,医疗产业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
阿里巴巴斥资约10.37亿元成功控股中信21世纪,后改名“阿里健康”,加速推进自己的“未来医院”计划。截止目前,全国近400家大中型医院纷纷加入,覆盖全国90%省份。
万科将筹备建立三家儿童医院,分别位于广州、上海和深圳。日前,定位“大康复、小综合”的蕙心医院已正式营业,是万科试水医疗产业第一个落地的实体项目。
恒大则在天津建设了恒大原辰医学美容中心,并将在重庆、上海及海南建立三家连锁医学美容及抗衰老中心。
贵州茅台集团与修正集团在贵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打造保健酒企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保健酒品牌。
从事氮肥和甲醇生产、销售的赤天化拟以19.87亿元收购糖尿病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圣济堂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19.87亿元用于建设贵州观山湖肿瘤医院和贵州圣济堂糖尿病医院等项目。
上市房企世荣兆业公告,其健康产业项目包括三甲综合医院、高端专科医院、康复养生、生命科学研发等。
而香港上市房企汉港控股则重点发展药品出口检测及干细胞项目。
其他上市公司,如博实股份、奋达科技等,分别涉及器械耗材、可穿戴、医疗机器人、医疗信息化等领域。数百家企业进军大健康产业,无疑为产业的激烈竞争拉开了帷幕。
跨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对核心医疗资源的掌握
为何会有数百家企业集中进军大健康产业?
无非最关键的来自于政策和国情因素,在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而在现实层面,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健康支出不足美国的5%,距离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差距更大,仅为1/5,因此,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无疑为健康产业的前景做了背书。
但有数百家企业跨界,再加上原有医疗企业的竞争,究竟会有多少企业能脱颖而出? 据研究人士介绍,和其它行业不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缺的不是资本,也不缺医院,缺的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营公立竞争机制,缺的是国际化的医生培养体系。而健康产业的大部分领域属于重投资、慢回收项目,数百家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掌握医疗的核心资源。
以汉港控股为例,其对医疗产业的布局集中在药品检测以及干细胞产业两个层面,貌似从老牌地产企业转型这两个项目没任何优势,而其背后,却有与在美国药品检测行业耕耘近30年IPS,广西妇保院及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金时代生物技术的深度合作,为其各项目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现在为各企业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但跨界公司都属于“门外汉”,而医药、医疗行业属于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存在不能完美整合及核心技术人员、渠道稳定性等风险问题。同时,又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有无核心资源肯定成了左右其跨界是否能成功最重要的一码。